当前位置:济南生活网 > 综合资讯 >

    沈从文的“乞醯”之举

  • 时间:2015-02-11 15:41来源:未知 点击:
  • 沈从文与张兆和(图源网络) 1986年春节刚过,一篇从遥远南国寄来的稿件落到了我手里。这是广州部队诗人柯原专为《天津书讯》撰写的《沈从文和益世报文学周刊》。那时沈从文很热,沉寂了几十年的他,像他晚年研究的出土文物一样,被人们重新发现,许多报刊都
  • 沈从文的“乞醯”之举

      沈从文与张兆和(图源网络)

      1986年春节刚过,一篇从遥远南国寄来的稿件落到了我手里。这是广州部队诗人柯原专为《天津书讯》撰写的《沈从文和“益世报”文学周刊》。那时沈从文很热,沉寂了几十年的他,像他晚年研究的出土文物一样,被人们重新发现,许多报刊都刊登有关他的文章,因此接到此稿,我特兴奋。处理此稿时,下面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:“一九四七年秋,长期当小职员的我的父亲因病去世了。当时我家中只靠姐姐当小学教员的微薄工资,以及亲友的接济度日。父亲的治疗及去世,使家中负了一笔债,母亲和姐姐都十分愁苦。这时,我抱着试探的心情,给沈老写了一封信,打算预支点稿费,以偿还部分债务。沈老对此十分关心,马上写了信来,提出要为我义务卖字。接着,就在《益世报》文学周刊上登出启事。”当时我想,如果能将沈老的“启事”糅进文章岂不更好,但当时手边没有这类资料。于是抱着试试看和面见偶像的心情,我抄下每期给沈老寄样报的地址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。

      当我这个不速之客敲开沈老家门时,84岁的沈老由于疾病折磨,正卧床休息。沈夫人张兆和听我说明来意后,将我让到了沈老的卧室兼书房。我见沈老虽躺卧在床但精神尚好,向他问过安后便直接说出来意,并将柯原的稿子念给他听。尚未念完,沈老便将手指向了书柜的上方。沈夫人张兆和边从书柜顶端拿下一摞《沈从文文集》边对我说:“要不是前些年柯原到家中看望他提起此事,他已经记不起救助的是谁了。”经沈老指点,我们从书中找到了1947年9月沈老所写的“启事”:

      “有个未识面的青年作家,家中因丧事情形困难。我想作个‘乞醯’之举,凡乐意从友谊上给这个有希望的青年作家解除一点困难,又有余力作这件事的,我可以为这作家卖二十张条幅字,作为对于这种善意的答谢。这种字暂定为十万元一张,我的办法是凡要我字的,可以来信告我,我寄字时再告诉他如何直接寄款给那个穷作家。这个社会太不合理了,让我们各尽所能,打破惯例作点小事,尽尽人的义务,为国家留点生机吧。”

      读罢此文,我第一感觉便是老人的厚道。为了维护青年作家的自尊,他没有在“启事”中道出其姓名与地址,而是让求字者径直找自己,待对方得到书法后再将笔润寄给柯原,这是多么的体贴与宽厚。联想到其他文章中所写沈老的善良,我不禁脱口而出:“您真是既行侠仗义,又善解人意!”沈老听后淡淡地说:“社会太黑暗,文人能做的只有这些。”行文至此,我还想起了一个插曲。我当时不知道“乞醯”如何念、是何意,沈老便告诉我,语出《论语·公冶长》。返津后,经查典籍,方知“醯”念“希”音,作“醋”解。

      以上便是我借柯原之稿去拜访沈老的一次经历。需要说明的是,此次拜见,不但让我弄清楚了沈老对柯原的救助,而且沈老也在不经意间帮助了我。因为正是在与沈老的谈话中,他的“解放前天津新文学不发达,反而通俗小说很兴盛”这句话,让喜欢“旧小说”的我找到了研究方向,从此开始对民国天津通俗小说的探索。

推荐内容